曹操历史上屠过城吗 正史记载

个人博客 1172 0

曹操历史上屠过城吗 正史记载 第1张

曹操历史上屠过城吗 正史记载

先上结论吧:个人认为不存屠城行为:也就是无差别的兵、民大屠杀行为。

如果单纯从个人开始认知来说,小时候了解曹操就是三国演义开始,我一定不怀疑他屠城。但历史和演义,还是有别的。

一个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人,和屠城如此的格格不入,总觉得……

不说了,上个人见解(说实话我已经做好了被喷的准备了,呜呜,因为看这通篇的所有回答,我就吉岛了,但知乎,不就是让说出自己的观点嘛,别恨我啦,O(∩_∩)O哈哈~)

1、看到搬史料文献的很多,但需要注意了,文献内容要辩证看待,那些靠谱很重,不是搬文献为观点论证而论证就是有道理。

比较靠近曹操时期的几部,有东吴《吴书》《曹瞒传》,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的,《三国志》,更晚些的是东晋亡后南北朝时候的《后汉书》。

这里要提到同样是东晋的史学家:孙盛。他对曹操屠城也有讲到,这个我们后面再说。为什么要提到他呢。他为了忠实记载其顶头上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在枋头的败绩,甚至不顾桓温的杀身灭门威胁。所以搬史料一定要搬那些最基本要求达标的,如治史严谨性,公正等等。

2、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先了解陈寿这个人,这里不用详述了,可以自行查询,治史大家。不用怀疑三国志有偏袒。在材料的取舍上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3、至于《曹瞒传》《后汉书》,单曹操屠城这件事情的记载,可以说错误太多,漏洞也多。互相矛盾,《后汉书》更出现了直接照搬了前者的做法。

时间事件上的错误:《曹瞒传》把曹操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攻第一次攻徐州的彭城会战和兴平元年为父报仇再攻徐州的二次会战的战况混在一起来说了。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曹操攻徐州,当时曹父还未被杀,曹操也不是为了报仇,因此那次进攻,其实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军事行动,并无特别的杀戮行为。双方两军是在彭城外面的泗水河边展开会战的,泗水不流,并不是屠城结果,是双方战争后士兵死亡的结果。

《后汉书》呢,竟然把曹父被杀以及曹操为报仇攻徐州(第二次攻徐州)的时间,都写为初平四年,显然这时候曹父并未被杀,写成了曹操第一次攻徐州的时间,这样的写史书,这也太……

要知道兖州叛乱、吕布袭占兖州,曹军火速返回兖州,第二次攻徐州结束,时间是兴平元年五月。

4、进军路线上的问题:

《曹瞒传》写为:“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意思是:曹操从彭城向郯城东进,陶谦率部据守武原,曹军过不去,于是绕道南下再去郯城,这是说绕道是发生在到郯城以前。

《后汉书》又不同,其认为:“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睢陵、夏丘”。这个意思是:陶谦退守郯城,曹操跟进攻城不克,在回军的半路上绕道跑去泗南三县搞了屠杀百姓。

这里,一个说攻郯城以前绕道屠杀,一个说攻郯城不克以后回军绕道屠杀。

但有点相同,就是跑到400多里到泗南三县取虑、睢陵、夏丘搞屠杀,泗水不流。

可以发现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和距离,就没有像三国志记载的路线那样合理正常了。

另一个问题,泗南三县取虑、睢陵、夏丘,距离泗水的距离,屠杀的那些百姓怎么能造成泗水不流?

(按照曹瞒传和后汉书的大概线路图,可以看到泗水位置)

曹操历史上屠过城吗 正史记载 第2张

很显然,《后汉书》抄《曹瞒传》抄的迷糊了,后者把2次徐州战并为一次,前者抄的时候发现后者的线路和距离,对作战结束有问题,就改为结束后,在回军的半路上绕道跑去泗南三县搞了屠杀百姓。

5、那么曹操在《三国志》里记载的第二次徐州战的多有杀戮指的是什么?

这里前面提到的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评语:曹操确实对陶谦的部属进行了报复性的杀戮。 作为陶谦部属,被曹操在攻破城池后报复性杀戮。所以后来荀彧曾对曹操说:“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父兄之耻”,多是代指这些被杀的成年男子。这些杀戮并不是全城百姓无差别的整体屠杀,就是说并没有屠城的行为。要不然后面也不会说其子弟念父兄之耻了。

58侠客大总结:

个人认为屠城这种无差别对待,曹操是不会做的。三国志里的路线和描述更真实。

单人数描述,从三国志过万,到曹瞒传数万,再到好汉书数十万,严谨程度可以。

曹操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1954年夏,毛主席在北戴河对身边工作人员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也许我们在这里争个面红耳赤,可能孟德根本就不关心这些。

只知道往事已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他依然还是那个少年!

标签: 曹操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