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文化- 滕州文明之源

个人博客 523 0

北辛文化- 滕州文明之源 第1张

滕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遍地,文物众多,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来探究滕州的文明源头,来了解下北辛文化。 

一、北辛文化的命名和渊源

历史长河,溯流七千三百载,北辛先民,群聚于此。依龙山,傍薛水,引火烧荒,石木垦地,捕鱼狩猎,作陶制器,赖有限智力,争繁衍生息。问泱泱华夏,母系氏族村落所见曾几,在陕半坡村,在浙河姆渡,在鲁乃北辛。一朝出土,闻名遐迩,中华文化,光彩熠熠。赞劳动创造世界,人民推动历史,前人留下土地,后人奋斗不息,有感于怀,立石为记。

这是一篇碑记,刻于1992年春季,立于北辛遗址纪念地。这篇碑文引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北辛遗址,一个是北辛文化。什么叫北辛遗址,什么叫北辛文化?所谓遗址,就是历史上人类居住过留下来的遗迹。北辛遗址,就是在官桥镇北辛村这个地方,古人在这里居住过,因此被称为北辛遗址。北辛文化就是以北辛遗址出土文物为标志,具有6300—7300年这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都称作北辛文化。因此说,北辛文化得名于北辛遗址,北辛遗址得名于北辛村,因在这里首次发掘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

1、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北辛村位于官桥镇东部,距滕州市城区25公里。北辛遗址位于北辛村北首,薛河故道南岸,是196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沿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片,推测其年代可能早于大汶口文化。在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与滕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钻探和发掘,探明这个遗址东西长75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7.5万平方米,当时发掘面积2580平方米,清理一批灰坑、窖穴及墓葬,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2000多件,获得大量资料并取得初步成果。

2、北辛文化的命名和意义

通过北辛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经碳14方法测定为距今约7300年至6300年。这个时期,是比大汶口文化早1000多年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属于我省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较为繁盛的一个时期。因此,北辛遗址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北辛文化”,1982年被编入国家教科书,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官桥镇政府在遗址处建起“北辛文化遗址”纪念亭。

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意义非常重大。表明远在7000年前,在我们滕州境内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因此可以说滕州是升起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的地方。北辛文化上承古老的东夷文化,下拓驰名的大汶口文化,孕育了辉煌的古薛文化,代表了海岱地区历史的先进文化。

3、北辛文化的产生和渊源

为什么我们这里能够产生北辛文化,北辛文化的渊源在哪里呢?那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古薛河。古薛河,是枣滕地区的母亲河,因为世界文明就是大河文明,河流和人类的繁衍生息息息相关。从远古部落到聚落,从当今的村庄到城市,都是座落在大江大河边上。

古薛河,是滕州境内一条较大的水系,也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有着数万年的历史,它发源于山亭的崇山峻岭,源头有两支:一支出于山亭徐庄镇的米山顶,称之为东江;一支出于山亭店子镇的柴山前,称之为西江,两源于山亭镇的薛山前会合,称之为薛河,然后通过今天滕州市的羊庄镇、官桥镇、张汪镇,绕古薛国一周向西南过昭阳湖流入沛县附近的泗水(后入微山湖),全长90公里。在古薛国两岸,遍布着密集的史前文化遗址,古国古城遗址,从上游到下游,薛河两岸有北辛文化遗址4处,大汶口文化10多处,龙山岳石文化20多处,有夏商周时期的古城古国近10处。因此说正是这条古薛河,孕育产生了北辛文化,创造了华夏东方文明。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