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遗址- 等待解密的远古记忆

个人博客 245 0

  6月9日,双墩遗址与淮河流域古代文明进程研讨会举行,蚌埠双墩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正式发布。

  双墩遗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2013年国务院公布双墩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双墩文化的聚落结构知之甚少。 2014~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围绕双墩遗址核心区展开了系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揭示双墩遗址的聚落布局,获得双墩文化聚落研究的典型案例。目前,考古工作已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收获,包括人工堆筑的台基和西部陶片兽骨堆积,推断可能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由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形成。

双墩遗址- 等待解密的远古记忆 第1张

出土器物底端发现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

双墩遗址- 等待解密的远古记忆 第2张

这段沉寂了数千年的史前文明就要被考古人员的手铲慢慢揭示

双墩遗址- 等待解密的远古记忆 第3张

双墩遗址台地核心区出土的兽骨:鹿角

  勘探和试掘表明,遗址核心区目前所展现的台地系人工堆筑而成,推断与某种史前祭祀活动相关,台基主体分为三层,西部被陶片兽骨堆积叠压。人工堆筑的祭祀台基时代早、体量大,为全国所罕见。目前在遗址核心区尚未发现人类居住遗存,台基承载了大规模的人群活动,这些人群很可能来自距离更远的周边地区。围绕祭祀台基发生的人类活动是双墩原始刻画符号的出土背景,这些活动的内容尚需台基顶部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揭示。

  双墩遗址西南部为台地的缓坡地带,地表陶片散布。陶片和兽骨堆积为多次堆积形成。堆积包含物主要为陶器残片、废弃工具、兽骨和水生软体动物骨骸等。种种迹象表明陶片和兽骨应为废弃后不久,人为混杂后倾倒、铺垫形成的二次堆积,倾倒方向则主要来自台地核心区。

  双墩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注重搭建多学科研究平台,目前开展的自然科学研究包含碳14年代学、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古地貌复原和器物表面残留物分析等多项内容。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推进,双墩遗址的神秘面纱将逐步揭开。

双墩遗址- 等待解密的远古记忆 第4张

陶双耳罐

  当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双墩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双墩文化不断传播弘扬。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