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重要材料

个人博客 249 0

在2018年11月13日上午,双墩遗址2018年秋季考古发掘启动仪式在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双墩村双墩文化遗址现场举行。该次发掘是在今年春季发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考古发掘成果,梳理不同时期遗址文化内涵并形成考古发掘简报,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

双墩遗址2018年秋季考古发掘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蚌埠市文广新局(旅游局)联合组织。近年来,双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在遗址核心区发现人工堆筑三层台基,顶部面积约900平方米,西部有大面积的堆积叠压兽骨、陶片,东南部有大量的蚌壳堆积,并形成较规则的弧形排列。该文化层发现的兽骨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7300年,证明遗址年代与前期考古发掘的结论基本相符。

发现 |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重要材料 第1张

陶塑人头像

双墩遗址是安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年,是目前安徽省及淮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上出土的600多件刻画符号。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介绍,双墩文化刻画符号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以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符号重复率高,象形、表意特征明显,而且还能够复合使用、叠加使用,具有一定的地域流通性。

在该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螺蚌壳等,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又有大批的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等。其中,文物上的刻画符号现被认定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志军表示,双墩遗址出土文物中,一些刻画符号蕴含大量的信息,在中国文字起源上占据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双墩文化的聚落结构知之甚少。2014~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围绕双墩遗址核心区展开了系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揭示双墩遗址的聚落布局,获得双墩文化聚落研究的典型案例。目前,考古工作已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收获,这包括人工堆筑的台基和西部陶片兽骨堆积,推断可能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由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形成。

“勘探和试掘表明,遗址核心区目前所展现的台地系人工堆筑而成,台基主体分为三层,西部被陶片兽骨堆积叠压。”双墩遗址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台基顶部的试掘发现有数座坑状遗迹,这些坑状遗迹最初具有某种储藏功能,后经人为填埋并施力夯筑。“很明显,这里是一处祭祀所在,但新的问题是,这些祭祀的人群住在哪里?目前还没有发现。”该名相关负责人说道。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