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赵遗址平面图
东赵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沟赵乡东赵村南,东距郑州商城约14公里,处于夏商文化分布核心区域。
201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课题,对东赵遗址进行了复查,初步判断东赵遗址存有城址。2012年春季又对一些重要遗迹进行了分析,确认遗址有龙山至商末周初文化遗存。
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东赵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与勘探。经过近三年的工作,累计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勘探面积达70万平方米,在东赵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发现大、中、小三座城址
东赵小城位于东赵遗址的东北部,平面基本呈方形,长150米,面积2.2万平方米。城墙仅存有基槽部分,墙体破坏殆尽,城壕大多存在。经过解剖可知墙基宽4米左右,保留最深处近1.5米;基槽内夯土土质较为紧密,土色均为浅黄色,夯层较为清晰,层厚为5~8厘米,但夯窝较为模糊;城壕宽5~6米,深3~5米,壕沟底部均为淤土堆积。三处解剖沟的城墙基槽均被二里头一期沟打破,因此判断小城于二里头一期时废弃。同时在小城东墙基槽内发现的陶器均为龙山晚期,而在南墙与北墙基槽内包含有较多新砦期陶片,与小城同期的壕沟内出土陶片均为新砦期,判定小城始建年代为新砦期。
东赵中城基本位于东赵遗址中部,整体呈梯形,南城墙东西长256米,北城墙长150米,南北长350米,面积7.2万平方米。东赵遗址南高北低,根据解剖可知中城当时是依地势而建,城墙基槽南浅北深。城墙墙体部分被破坏,仅存基槽部分;墙基宽4~7米不等,基槽内夯土土质较为紧密,土色均为浅黄色,夯层较为清晰,层厚6~8厘米,部分剖面尚可见清晰的寰底夯窝。城壕宽3~6米,深2~3米,壕内均为淤土堆积。解剖可知中城墙基被二里头四期沟打破,城址当在二里头四期时废弃;中城东、南、北墙基基槽内包含的陶片年代均为二里头二期,同时,城址使用时期的壕沟底部出土陶片亦为二里头二期。
此外,中城城垣内外分布有大量二里头二期晚段、三期早段的遗存,判定中城始建于二里头二期,兴盛于二里头二期晚三期早,废弃于二里头四期。根据发掘情况,大致可以推定当时布局情况:在中城东墙中部偏南处发现一条东西向的东周时期路沟,该路沟路土厚达0.5米,道路宽2米,道路两边为中城夯土基槽。路沟两边的墙基内侧明显加宽,此处应该有附属建筑,判断此处为中城东城门所在,东周时期的路沟形成应与当时的城门缺口有关。在中城中部偏东的区域内分布有较为集中的地穴式遗存,年代为二里头二期。在部分地穴式遗存内发现有祭祀遗存(完整的猪骨架、未成年人骨架、龟壳等),此类遗存的性质初步判断为祭祀遗存。
另有学者认为此类遗存均为袋状坑,其性质也可能是仓窖。在中城北部发现有祭祀遗存,推测中城北部为主要建筑区;在中城南部发现有小型房址与大量的生活遗存,该区域应为一般居民区。
东赵大城破坏较严重,结合勘探确定大城整体形状呈横长方形,城址方向为北偏东15°,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600米,面积60万平方米。经过解剖,大城城墙多残存基槽部分,基槽形状为倒梯形,槽深约1米,上口宽1米,底宽约0.4米。夯土质量较高,基槽内出土陶片为东周时期。大城城壕宽3~6米,深2~3米,城壕部分被汉代沟渠破坏,壕内包含物较少。大城年代为东周战国时期。
中城内发现几处特殊遗存
圆形地穴式遗存:在中城中部偏东区域,发现了较为集中的二里头时期的灰坑,这批灰坑形制均为圆形,直径介于2~3.5米之间,填土多为质地紧密的红粘土,坑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坑壁、底较为规整,且均为袋状,年代为二里头二期晚段,处于中城繁盛阶段,经过解剖在部分坑内发现完整的猪骨架、石铲、未成年人骨架、龟壳等。该类遗存如此集中存在,是该时期第一次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集中出土卜骨的祭祀坑:H342,平面近圆形,打破小城北城墙基槽,坑内出土近20块卜骨,卜骨系牛肩胛骨,灼痕明显,性质应为祭祀坑,年代为二里头二期,这是目前发现的二里头时期单个遗迹出土卜骨最多的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首见二里头时期城墙内奠基遗存:在中城南墙基槽内发现一孩童骨骸,似与祭祀活动相关,这类现象在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未见。
发现商代大型建筑基址:商代大型建筑基址位于中城东南角,确认该建筑基址为回廊式建筑,东西长75米,南北长约40米,围成面积3000平方米。目前已揭露出建筑轮廓:建筑方向为北偏东10°,东廊尚保留宽1.5米,长约40米,基础约10米宽;南廊保存长约70米,宽10米,尚保留夯土基础厚1米,打破中城南墙,在南廊中部偏东的位置有一近2米的缺口,应该为门道;西廊揭露长约20米,宽10米;北廊大部分被西周和二里岗上层文化遗存破坏,二里岗上层文化遗存下约0.7米尚残存有夯土,目前北廊范围还不清楚。从发掘现状判断该夯土建筑应为回廊式建筑,中间为庭院,北部为主殿,门道在南。建筑基址包含物时代为二里岗下层早段,其下叠压二里头晚期文化层,因此,该建筑年代上限为二里岗下层早段,下限为二里岗下层晚段。
东赵遗址目前清理的灰坑近500个,勘探水井近100个,清理12个,其它有墓葬、陶窑、水池等。年代跨新砦、二里头、二里岗、西周几个时期,序列完整,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大量遗物,主要以陶器为主,有相当数量的石器,发现少量骨、蚌器。发现有商周时期的贝币。因发掘面积有限,目前尚未发现铜、玉器。
东赵小城是郑州地区嵩山以北发现的第一座确认的新砦期城址,对解决新砦期文化面貌、性质及归属问题有极大帮助;中城是为数不多的二里头时期新建城址,集中成片的圆形地穴式遗存、集中出土卜骨的祭祀坑以及墙基槽内奠基遗存等现象在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未见;发现多条二里头时期环壕,可对研究二里头时期偏早阶段聚落设防及规划提供新的研究课题及材料。东赵遗址中城应为郑州地区二里头时期一重要据点。
遗址南部发现商代早期大型建筑遗迹,是目前发现规模仅次于偃师商城的建筑基址,考虑到之前遗址内采集到的商代铜器,遗址内存有丰富的二里岗期遗存,推断东赵遗址为商代早期郑州商城西部一处重要聚落;遗址早商早段文化遗存内发现有岳石文化因素,对早商时期商夷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发现有两周时期文化遗存,特别是西周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为研究郑州地区西周文化,探讨西周封国管国提供了新材料。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顾万发 雷兴山 张家强)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5年2月27日第五版)
标签: 考古遗址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