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磁山文化

个人博客 266 0

公元1976年,河北磁山文化遭遇了与另一个文化的撞击。那是公元1977年发现的河南裴李岗文化。

磁山和裴李岗只是名称上的区分,磁山在河北的南部,裴李岗在河南省中心地带——新郑县城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从南自北,大行山把它们串在一条线上,相距也不过千里地。裴李岗遗址中,专家发现了与磁山相同的遗存,如房址、窑穴、客址、石磨石棒等,所不同的是,慕葬是裴李岗最典型的文化特征,而碰山的发据始终没有发现墓葬遗存。二者都属于新石器文化,但是,当把他们写入中国史书时,就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

于是两个文化扳起了手腕,专家们由此展开了激烈论争。各种观点的交锋,让历史变得色彩纷呈。有的专家说,裴李岗陶器烧制的温度比磁山的高,应该是磁山——裴李岗文化;有的说磁山没有墓葬,应该是裴李岗——磁山文化; 还有的主张两者是属于同一时期而分布各异的两种不同文化,应该分别称之为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此时的对峙,不是比谁拥有的制陶技术先进,而是比谁的陶器最原始、谁的文化更粗旷。

最后,磁山占了上风。专家的理由是:在典型的农具中,磁山磨制的石镰比裴李岗少,也比较粗糙,没有锯齿刃的痕迹;而裴李岗文化以磨制为主的石器比磁山要精到的多,磁山祖先烧制的陶器温度也低于裴李岗。而大量的粟的发现,又是碰山理由的帮村。再者,磁山发掘的时间还比裴李岗还要早一年。于是,专家们统一了认识:将两个文化合为一个,定名为“磁山——裴李岗文化” ,史学界的一场论证总算有了定案,最后, 两个文化还是握手言和。毕竟,原本就是问一条堂皇的脉系,同喝中原水,同为中原根。

专家们确信,磁山人不是孤立的,在南洛河流域,必定还有磁山文化的遗存。

磁山先民虽然远去了,但南洛河还在,她是历史的见证。在变与不变中,她默默地坚守着,就像母亲的乳汁被吸干了,她还不肯离去,她目送历史走过千年百载,沉默又安详。

于是,自1979年秋开始,我市考古工作者组成了两支考察队,用了三年的时间,沿着南洛河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终于取得了重要的收获,证实了专家的论断:磁山人确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专家们先后在邯郸县、永年县发现了牛洼堡遗址、东万年遗址、西万年遗址和程二庄遗址。这四处遗址发现了许多的石器等器物,科学测定证实它们与磁山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先民与磁山人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他们都知道把自己的“家”筑在靠近河流的台地上,比河床高出20米以上;使用的炊具也是看上去十分笨拙的陶罐、陶支架,三条腿的钵型陶盂;一样用南洛河的水,洗衣做饭,浇灌粟田;到南洛河里逮虾捕鱼,丽蚌是他们的美味海鲜;他们也把吃不完的鸡、猪圈养起来,慢慢适应了与这些动物的和谐相处;但他们也经常遭受野兽的袭击,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侵扰,他们一手用自己的智慧与自然作不屈的斗争,另一手用最朴实的举动叩拜上苍,乞求平安,创造着文化。这一切说明了,他们与磁山人是同一个部落或是磁山人的邻居:这一切也证明了,如今是那样不起眼的洛河两岸,就是邯郸人最初的家园,那条干枯的河流曾是母亲甘甜的乳汁.....

至此,磁山遗址的发掘考察告一段落, 但专家们的研究一天也没有停止, 而且对于他的认识在的一步步加深,它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也在一天天提高。磁山文化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性实证,是中国历史大系中一个重要的链接点。它那古朴的陶器,粗磨的工具,半穴式房屋,驯化的家禽,尤其是将狗尾巴草培育成粟的技术,都为新石器时代和后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磁山,在我们的视野里,越来越从漫漶走向清晰,从古朴走向厚重, 从田野走向殿堂,一直走进了中国历史的教科书。

我国著名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先生,在他的《略论中国的早期新石器文化》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闸述:从那个时期起,人类不再像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那样,以采集渔猎作为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而是发明了农耕和畜牧,以人工生产控制了食物的来源,这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是一项巨大的变革,从而产生了“新石器革命”的说法。由于经济上的变革和发展,才为后来的文明诞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一脉,磁山在中国历史的地位日显高贵和稳重了,这项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无疑为繁荣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擦出了一抹光亮。它闪亮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舞台上,弥补了新石器时代研究的空白,同时,它作为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链接,是那样艰难而又从容地走了过来,为以后的仰韶文化乃至龙山文化的发生发展,当了一次时代的先驱。

磁山人发现了磁山文化本是一个偶然,但他们慧眼识珠,把偶然变成了机缘。他们从那些石磨石棒粟粉鸡骨之中看到了其蕴涵的巨大价值,懂得了那是一笔比磁山铁矿更为珍贵、且用之不竭的资源。于是20多 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第同时,不遗余力地做着磁山文化这篇文章。

1982年,磁山文化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磁山文化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磁山村委会做出关于筹建磁山文化博物馆的决定;

1991年,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申礼成就磁山文化保护问题向全国人大提出第1441号建议书,得到了全国人大、国家文物局、省人大的积极回应;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河北时讲到:“河北是 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时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在这里形成……”

2003、2004年,投资逾千万的磁山文化博物馆、磁山文化广场、长安路、普陀湖公园等一批彰显磁山文化的设施相继建成起用,磁山文化景区初具规模;

2004年10月,首届“磁山文化节”隆重举办,国内外数万来宾聚首磁山,磁山人首次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工业发展和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的、现代名镇的美好前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标志着新一代磁山人精神的崛起。在历史的交汇点上,磁山人谱写着新篇章。

近些年来,武安旅游日盛。2019年,武安旅发会之际,磁山博物馆修缮一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