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峪遗址的研究价值

个人博客 216 0

峙峪遗址的研究价值:

峙峪遗址,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

贾兰坡先生认为:只有把峙峪遗址放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系列中来观察,才可以充分理解它的意义。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系统,其中之一是“匼河——丁村系”或称为“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传统”,其基本特征是利用宽大石片制造各类型的大砍砸器;另一个系统就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遗址)—峙峪系”(简称“第一地点—峙峪系”),或称为“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传统”,其基本特征是利用不规则小石片制作多种类型的细小石器。“第一地点—峙峪系”在华北分布很广,这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系统是华北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文化的先驱。峙峪遗址的意义恰恰就在于它是北京人文化与细石器文化的联系环节之一,并为亚洲、美洲细石器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按照贾兰坡先生的说法,中国以及东亚、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总的来说属于同一传统。虽然可以把这一传统的细石器的起源,追溯到北京人时期,但和“中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细石器文化最接近的却是峙峪文化。

在峙峪文化的组合中不仅见到有在细石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石镞、拇指盖状刮削器等,还有扇形石核。峙峪的扇形石核,虽说没有“中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细石器文化中的典型,但已初具规模。在峙峪文化遗址中还见到代表细石器文化特征的长石叶,这是我国所见到的最早的用间接法剥落的石叶。

“第一地点—峙峪系”石器传统是新石器时代华北地区狩猎型经济类型的文化产生的基础,是这一经济类型的人们对生产工具特殊要求的反映。在细小石器传统中,与狩猎有关的工具占主体,其经济生活当以狩猎为主,辅以采集。

从细石器文化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大致轮廓。我国北部、西北部和东北古代的一些氏族,是以细石器为共同特征的。他们绝大多分布在沙漠草原或高山地带,最初过着以狩猎为主,以采集为辅的经济生活,从狩猎活动中逐渐学会了驯养畜群,产生了畜牧业;为了长期饲养畜群,需要储备饲料,于是又从采集发展出原始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特别是稍后的阶段里,我国北部地区广泛出现了细石器和石锄、石斧等农具的混合文化,是亦猎(包括驯养家畜)亦农的标志。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