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个人博客 324 0

导读: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和临汾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举办《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暨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学术研讨会。此书是对陶寺遗址第一阶段考古工作的成果总结。

陶寺遗址

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1张

发掘历程


第一阶段

1978-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原临汾行署文化局合作,为了寻找早期夏文化,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主要发掘了居住址和一大片重要墓地。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2张
彩绘小陶罐


第二阶段

1999-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对陶寺遗址开始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确定了陶寺文化中期城址。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3张
玉蚩尤


第三阶段

2002年起,陶寺遗址考古工作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确定了面积为56万平方米的陶寺早期小城、下层贵族居住区、宫殿区、东部大型仓储区、中期小城内王族墓地以及祭祀区内的观天象祭祀台基址。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4张
货贝

发掘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发掘,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5张
陶寺遗址平面图

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何驽介绍,陶寺作为都城,城内功能区划齐备且明确:宫城居城中偏北,工官管理的手工业区被设置在城内东南部。大约从事农业的普通居民区设置在城内西北部。大型仓储区位于宫城外侧东部。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6张
陶寺都邑遗址的功能分区


彩绘蟠龙纹陶盘——最早龙图腾

陶盘质地为泥质褐陶,着褐色陶衣。图案中的龙蜷曲在盘中,龙头近盘口边缘,尾部位于盘中央,方头蛇身,身上有鳞甲,张巨口,口中伸出如同麦穗的长信子。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7张

扁壶朱书——最早“汉字”

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遗址中发现一片扁壶残片,残片断茬周围涂有红色,残片上朱书两个文字符号,其中的一个字为“文”,另外一个字专家们有“尧”“易”“命”等多种解释。这个残片上的朱书表明,早在比殷墟早七八百年的陶寺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文字。

红铜铜铃——最早铜制乐器

中国已发现最早的金属乐器。该铜铃红色,长6.3厘米,高2.7厘米,壁厚0.3厘米,含铜量为97.8%。遗址早期文化层中,曾发现过同样形制度陶器。整个陶寺遗址中共计发现类似乐器26件。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8张

观象祭祀台——最早“天文台”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一片麦田里,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圆体夯土建筑。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9张

最外圈夯土挡土墙呈月牙状贴于台基的正东,从最外圈夯土挡土墙接出去三级“品”字形台阶,有路面,是上下台基的礼仪性出入口。中圈即第二道夯土挡土墙呈大半圆环形,中层台基有两个附属建筑,一是生土半月台,另一个是看台。第三层夯土挡土墙呈大半环形,由16块夯土版块接缝组成圆弧。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10张
观星台想象图

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的缝中线日切。自2003年12月22日冬至至2005年12月2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进行了两年的实地模拟观测,初步了解了陶寺文化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一个回归年的历法规律。

陶寺真的是尧都吗?

临汾古称“平阳”,据史书记载“尧都平阳”。陶寺延续的时间是公元前2450年—公元前1900年,尧的活动年代是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000年。而种种发现又证实,陶寺是一座都城。陶寺是尧都,在空间与内涵上都有较高的吻合度。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11张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后世历史文献记载、当地民族志资料证据、地名甚至方言等等,也都共同指向尧都在晋南临汾一带。

陶寺遗址- 最早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12张

但考古学家们秉持一贯严谨的学术态度,仍然表示,目前还没有到可以下定论的时候,陶寺与尧都之间的等号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研究。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