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 黄土高原上的史前文明

个人博客 278 0

大地湾遗址- 黄土高原上的史前文明 第1张

按:秦安何其幸运拥有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何其幸运孕育成长壮大于秦安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我们每一个秦安人何其幸运,生在有大地湾的秦安县。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黄土高原史前文明的一朵奇葩,她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中独一无二,有人说:大地湾不属于秦安,而属于世界。每个秦安人、天水人、甘肃人以拥有大地湾遗址而自豪。跑遍中国也没有第二个遗址和大地湾遗址一样举世瞩目。从时间跨度上说,大地湾遗址距今6.5万年至4800年,一个长达六万年的新旧石器时代衔接的史前文明遗址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最新的考古科研的资料显示,大地湾遗址有人类的历史年代更震撼人心,据兰州大学张东菊博士说,最新的考古显示,大地湾遗址最早的年代是距今8万多年;从文化类型看,早于全国已知任何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最早的部分被学界直接命名为大地湾类型,从老观台文化到齐家文化,几乎涵盖了所有新石器时代的类型,这个也是罕见的;从遗址规模上看,大地湾遗址占地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发挖的面积仅点总面积的0.5%,这个规模之大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发挖的面积之小成果之丰也是独树一帜;从出土遗存看,数量之巨在全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挖中也是少见的。几次科考发挖,挖掘出陶、石、骨器、房址、动物骨骼、灶址、灰坑、窖穴、墓葬、窑址、沟渠、其他遗存等共计3万多件(粗略估算);从考古成果上看,大地湾遗址创造了十多个考古之最:至2013年,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发现了十项“中国之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雕塑、汉字最早的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F901)、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人造轻骨料、最早的消防实例、最早的度量衡与十进制、最早的绘画……

通过大地湾遗址的时间跨度、文化类型、占地面积、出土遗存、考古成就等诸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将大地湾遗址放到全国新石器遗址考古研究中都是让人振奋人心的,不管是单项还是综合比对,大地湾都是独冠天下的。如果说仅仅看大地湾遗址已经让人震撼人心的话,那么了解秦安县的历史,更会让人喜出望外。在地湾所在的秦安县,素有“羲里娲乡”之称,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诞生地,距大地湾遗址仅数公里的陇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有女娲祠,据说始建于西汉,而秦安县历史上属略阳、成纪核心地带。略阳、成纪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两个非常出彩的历史文化地域,故而,秦安史称成纪,成纪何以命名?原因是伏羲氏在母亲华胥氏腹中成于一纪,一纪是十二年,也就是上古圣上伏羲被母亲怀了十二年而生。大地湾遗址或许佐证了伏羲、女娲的传说。甘肃省在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甘肃省何以有资格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或者甘肃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历史渊缘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最掷地有声的答案就是甘肃省有距今8万年至4800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最斩钉截铁的答案就是甘肃省是羲皇故里、娲皇故里。

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存在,让每一个秦安人在精神上是富足的,在灵魂上是高贵的,大地湾遗址不仅仅是中外学者、专家的考古圣地、学术家园,也是每一个秦安人不厌其烦地手以舞之,足以蹈之,歌以咏之、文以叙之的对象,在秦安人自己的眼中,大地湾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各位欣赏由汪国富、李志钰地湾文管所汪国富老师提供素材的雄文《大地湾——黄土高原史前文明的一朵奇葩》,大家别忘记点赞、转载哦!

大地湾——黄土高原史前文明的一朵奇葩

汪国富  李志钰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聚落遗址,位于甘肃东部渭水上游的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侧,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小溪和麻家沟村交汇处的二、三级台地及长虫梁的缓山坡上,遗存东起麻家沟,西至阎家沟,北起清水河南岸,南至长虫梁山顶堡子,依山面水,总面积275万平方米。这里属于黄土梁峁沟壑区,温带半湿润气候,既有平坦的河谷台地,又有广阔的缓坡山地,在甘肃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河床海拔1450米左右,二级阶地1460米,三级阶地1470多米,遗址梁峁最高点1673米。

1978----1984年,原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科学发掘。大地湾遗址的发掘一开始,就创造了不少奇迹,出土了很多文物精品。比如: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农业标本——黍、最早最原始的水泥;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最早的房屋建筑、最早的雕塑作品、最早的绘画作品、最早的宫殿建筑、最早的防潮层建筑材料、最早的防火措施、最早的陶制量具,这就使大地湾遗址的发掘一发而不可收,进行了整整7年时间。这是甘肃境内发掘时间最长、发掘规模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发现房址200多座,灰坑和窖穴300多个,墓葬近70余座,窑址30多处。1995年,为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早期村落围沟的走向,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发掘总面积达14752平方米。清理出房址240座、灶址98座、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以及沟渠12段,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1931件、骨角器和蚌器2227件,获取动物骨骼17000多件,是西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经碳14测定,遗址距今约8000年——4800年左右,上下跨越3000余年,比著名的西安半坡、浙江河姆渡遗址要早近1000年,这不仅是甘肃考古中规模最大、收获最丰的田野工作,而且在我国新石器考古中无论规模、遗迹遗物丰富程度、研究价值均超过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大地湾遗址包括三个阶段的遗存:即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和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的常山下层遗存。通过整理和研究,我们将大地湾遗存分为五期:

第一期即前仰韶时期的老官台文化,有的学者称其为大地湾文化,碳素测定年代距今约7800——7300年(经树轮较正,下同)。它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出土陶、石、骨器368件,房址4座,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不仅改写了甘肃史前史,确立了渭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科学材料,而且为西北地区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山东北辛等发现一起被学术界公认为黄河流域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这批最早开发陇原的先民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彩陶,同时种植了我国第一批粮食标本——黍,从而奠定了大地湾是我国原始农业发源地的重要地位。

第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与姜寨二期、史家墓地大体同时,碳素测定年代距今约6500——5900年。遗存内涵丰富,出土陶、石、骨器等3271件,房址156座,不仅较为全面地揭露出仰韶早期的村落布局,而且首次展示了聚落在同一文化期不同时间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这里揭露出可称为“陇原第一村”较完整的原始村落。以广场为中心,房址呈扇形分布,周围以壕沟环绕,平面为向心式格局,展现了神奇的原始生活画卷。出土了一批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真品,如成系列的情趣盎然的鱼纹盆,将造型、雕塑、彩绘艺术和谐的揉和在一起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这一期就其发掘面积、遗存涵盖内容、学术研究价值,均可与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相提并论。

第三期即仰韶文化中期,与宝鸡福临堡一期、岐山王家嘴同类遗存非常接近,大体相当于半坡中期、姜寨三期,碳素测定年代距今约5900——5600年。出土陶、石、骨器共1688件,房址19座,这时彩陶艺术达到鼎盛阶段,生动活泼的线条、变化无穷的图案、造型与彩绘的完美结合无不体现原始艺术大师们的精湛技艺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一期发现的考古材料虽不如二期、四期丰富,但与泾渭流域同类考古发现相比最为全面和系统。它的发现初步确立了甘肃仰韶文化中期的界定标准,拓展了仰韶文化中期的研究空间,对于解决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演变过程以及西北地区各史前文化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第四期即仰韶文化晚期,相当于半坡晚期或福临堡二、三期,与天水师赵村四、五期基本相同,碳素测定年代距今约5500——4900年。出土陶、石、骨器等2947件,房址56座,此时的聚落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迅速扩大到整个遗址,山坡中轴线分布着数座大型会堂式建筑,周围为密集的部落或氏族。其中以F901为代表的大型建筑占地420平方米,居住面为料疆石和沙石混凝而成的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既有主室和侧室,又有后室和门前附属建筑,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湛均为中国史前建筑所仅见。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已成为当时清水河沿岸各部落的中心,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的聚落。这期遗存不仅在大地湾遗址中是最主要的,覆盖面积最广的,内涵最为丰富的遗存,而且在我国仰韶晚期考古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期还发现白灰地面上绘制的神秘古朴的我国最早的绘画作品——地画。甘肃史前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后进入多方发展的阶段,四期遗存的发现为了解甘肃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奠定了基础,同时使我们认识到重新审视甘肃境内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关系的必要性。

第五期即常山下层文化,参照常山遗址碳素测定年代数据,大约在距今4900——4800年前后,这是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为大地湾遗址最上层,后期破坏严重,又因发掘面积有限,仅出土少量遗迹遗物,出土陶、石、骨器21件,房址3座。2001年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在搞调查时又发现房屋遗址15座,陶窑8座,灰坑及灶址6处,收集和拣选陶、石、骨、蚌器在内的各类文物标本200余件(片)。这类遗存在渭河流域是首次发现,在清水河沿岸和秦安县陆续发现一批同类遗址。它的发现对探讨该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齐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新鲜资料。此时大地湾的聚落面积更为扩大,此前的环壕已被突破,居住和活动的地域发展到面积275万平方米左右。

2013年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研究成果显示,距今6.5万年前后,古人类就已经在大地湾地区生活,此后度过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一直延续下来。这一惊人考古成果表明,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5万年。这一研究成果是2006年至2008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和美国考古专家等单位联合发掘的,考古成果表明,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5万年。从探方的地层剖面,在考古界称文化堆积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探方的文化堆积层共有六层,其中包含了古人类长期生活留下的各类文化遗存。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5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至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至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截至目前,该遗址现工作探方上部中已发现陶片几千件,几乎全部来自上部的第5和第6两个文化层,第5文化层代表大地湾初始农业经济,第6层代表半坡晚段成熟农林经济,而第5层是以大地湾一期陶器和细石器为主的时期。鉴于此前研究显示中国北方粟作农业与细石器技术的密切关系,则推测这一时期大地湾地区开始了农业耕作,并且这一新的经营方式同细石器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更新世末期盛行的以细石器技术为代表的发达的狩猎采集适应方式,是大地湾粟作农业产生的源头。这完整记录了我国北方从狩猎采集经济到粟作农业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以来由采集狩猎经济逐步向农业经济过渡的持续人类活动历史。

大地湾遗址考古创造了很多之最,包括农业、制陶、文字、建筑、绘画等关系华夏文明进程的诸多方面。

其一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时代相近,它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稷,然后才是粟的推广。而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其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

其三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其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多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开创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

其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面积达131平方米的“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其六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专家们确认,大地湾编号为“F411”的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长约1.2米,宽约1.1米,保存大部完好的地画,改写了中国美术史,将其前推了2000多年。据考证,此前最早单独作为绘画保存至今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楚国帛画。

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惊人的发现还只是大地湾遗址发掘约占总面积0.5%的发掘成果。大地湾是一处远古文化遗存的巨大宝库、是一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地下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陇右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地湾先民们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作出过不朽的贡献。

总之,大地湾遗址最大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完整的史前时期资料,充分体现了史前时期人文和自然的变迁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地湾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了甘肃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证明了甘肃先民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经做过不朽的贡献。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把大地湾遗址誉为“中国原始社会的小太阳”。我国史前考古研究的权威、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文明先生在给《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的序言中指出:“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是一件大事。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甘肃东部找到了一个从大地湾第一期文化或老官台文化经仰韶文化早期、中期、晚期到常山下层文化的比较完整的相对年代系列,为陇东及其周围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标尺;二是由于大地湾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适当中原—关中地区和甘青地区的交界,对于研究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从大地湾各期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可以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三是大地湾各期文化的聚落演变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内部平等的聚落式到有中心和等级分划的高等级聚落,发展线索非常清楚,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贵的实例。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的收获还有许多,仅此三项就足以说明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大地湾遗址以其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分布面积广、面貌保存好而享誉考古界。它对于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探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由此可知,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资料由大地湾文保所研究院汪国富同志提供)

作者:李志钰  

标签: 考古遗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