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个人博客 499 0

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第1张

七夕节起源于什么时候?哪个朝代?

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

七夕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最为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七夕节起源哪个朝代盛行于哪个朝代?跟我们一起看看吧!农历七月另有巧月、瓜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等美名。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情人节由来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情人节诗词

  孟郊 【古意】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赵璜 【题七夕图】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凰归。

  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机。

  卢殷 【七夕】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李群玉 【感兴四首】

  昔窃不死药,奔空有嫦娥。

  盈盈天上艳,孤洁栖金波。

  织女了无语,长宵隔银河。

  轧轧挥素手,几时停玉梭。

  李白 【拟古十二首】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

  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

  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杜甫 【牵牛织女】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七夕是一个以女性参与为主的节日,主要强调“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这与以织女为主人公的牛女传说有关。织女智慧与善良兼备,又心灵手巧,是中国古代女性尊崇的偶像。七夕节自然成为妇女寄托情思和美好愿望的载体。

七夕节不等同于西方的情人节。西方的节日往往主题单一。而中国的节日主题多样而深刻,如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祭祀祖先,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七夕节习俗,既是对白头偕老、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尊崇,也是女性祈祷心灵手巧和贤惠聪颖的重要节日。

标签: 情感心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